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舉旗定向、打樁定位,以往鑒來、繼往開來,吹響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沖鋒号,發出了快一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最強音,擘畫了一系列标志性、引領性、突破性發展舉措,為我們進一步做好新時代各項工作提供了目标指引和根本遵循。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是每位黨員幹部必須踐行的時代課題。我們要深刻認清“三個更加”,客觀認識“六個堅持”,正确認準“七個聚焦”,自覺認同“十五方面部署”,牢牢把握忠誠為魂、安全為重、發展為先、改革為要、實幹為上、民生為本、紀律為基、複興為大内核要義,時刻聚焦深化改革、經濟發展、民生保障、安全穩定、民主法治、黨的建設有關部署,學以踐行、砥砺奮進,為地方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要強化理論武裝。政法戰線要深刻領悟“兩個确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作為“第一議題”來學習、“第一遵循”來貫徹、“第一政治要件”來落實,勇做改革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要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黨紀學習教育相結合,不斷提升政法戰線政治理論素養,為推動改革提供堅強的政治和思想保障。要落實各方責任。要充分發揮統籌協調、牽頭抓總、督導落實作用,圍繞《決定》和省市委貫徹落實意見,積極落實政法領域改革的主體責任、第一責任人責任、分管領導責任、監督責任和具體責任,把黨的領導貫穿到改革的全過程各方面。成立改革推進專班,建立改革責任清單,納入年度考核和政治督察重要内容,充分調動政法單位抓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确保讷河政法領域改革取得實效。要完善工作機制。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共産黨政法工作條例》和省實施意見,充分發揮政治巡察、幹部督查作用,健全政法委對政法隊伍“協管”“協查”等制度機制,強化政法單位權責清單和負面清單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進一步完善法治督察與紀檢監察監督協作配合機制,推動完善黨領導政法工作制度體系,确保政法領域改革正确的政治方向。
總書記說,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産力加快發展。要往“高”攀升,着力突破制約産業升級的技術瓶頸、動力瓶頸,搶占關鍵技術制高點,以智能處理、新能源、互聯網新型架構等領域為重點,集中力量突破“卡脖子”難題。搶占産業集群制高點,加快建設具有競争力的數字産業、綠色産業集群。要向“新”進軍,搶抓新風口,催生新業态新模式,打造增長新延長産業鍊,完善工業互聯網平台體系,大力發展個性定制、柔性制造,做強數字新基建,提供發展保障。要以“融”提效,推動産業鍊上中下遊、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全面提升創新要素效能,推動數字經濟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加快重塑現代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
總書記要求,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務必抓好民生之“急”,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衆要素收入和居民财産性收入,下大力氣解決入學難、買房難、結婚難、就業難、看病難等曆史性問題,着重解決好群衆關心的教育、醫療、社保、養老、食品安全等現實性問題,讓群衆看到變化、得到實惠。務必抓好民生之“難”,推動欠薪問題解決、困難群衆幫扶,做好關鍵時點、困難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積極探索平安鄉村、法治鄉村、善治鄉村建設新路徑。務必抓好民生之“愁”,聚焦老百姓關注的重點領域,提升民呼我為預判功能,推進關鍵小事智能速辦,健全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常态化機制,把群衆的問題和需求清單變成幹部的履職清單。務必抓好民生之“盼”。深化“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全力發揮改革工作實效,抓好基本養老保險提标擴面,研究推進共富型現代财稅體制和家庭型個稅政策體系,探索更好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
來源:撫遠市廣播電視台
編輯:羅俊峰
責編:眭向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