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重大原則之一。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産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的初心和使命,凸顯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取向。
我們黨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抓住人民群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推動解決人民群衆急難愁盼問題。戶籍制度改革讓1.4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建設讓1.4億多群衆喜圓安居夢,個人所得稅改革惠及2.5億人,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實踐深刻昭示,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開放事業才能底氣堅實、動力強勁、前景光明,不斷造福億萬中國人民。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推動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依然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民生保障等方面仍存在短闆。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面對人民群衆新期待,着力解決突出問題,更好地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持續增進人民福祉。
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改革開放的主體力量。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産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領域和環節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實踐。改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充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走好新時代黨的群衆路線,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于民統一起來,不斷激發人民群衆參與改革、推動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共同為改革想招,一起為改革發力。
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也是改革開放事業的奮鬥目标。新征程上,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就一定能彙聚起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創造無愧時代、不負人民的新業績。
來源:新華社
編輯:唐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