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胡蘭,山西文水人。1946年開始做婦女工作,擔任婦救會秘書,後為主任。14歲被吸收為中共候補黨員,15歲英勇就義。毛澤東為劉胡蘭題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她也是唯一一位三代領導人均為其題字的英雄。
1947年1月12日,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凜冽的寒風中,一位15歲的女孩被兇惡的敵人推到鍘刀面前。那裡已經躺着幾具無頭的、淌着鮮血的屍體。就在剛剛,她親眼看到了他們身首分離的過程。即便如此,她仍然堅貞不屈、大義凜然地高喊:“怕死不當共産黨!”“隻要有一口氣活着,就要為人民幹到底!”說完,從容地躺在鍘刀下,英勇就義。她就是少年英雄劉胡蘭。
1932年10月8日,劉胡蘭出生于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一個農民家庭。她深切體會過農民的疾苦,因此反抗黑暗舊社會的種子便早早埋在心中。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國共産黨領導山西人民開展救亡運動,文水縣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小小年紀的劉胡蘭參加了村裡的抗日兒童團,和小夥伴一起為八路軍站崗、放哨、送情報。巾帼不讓須眉,在前線的劉胡蘭也非常勇敢,不但為傷員包紮傷口,而且還幫助戰士們運送彈藥。這時的劉胡蘭才13歲。走上革命道路的劉胡蘭,懂得了一個人怎樣才能活得有價值、死得有意義,确立了為黨、為革命、為人民奉獻一切的初心。
抗日戰争勝利以後,閻錫山的部隊占領了文水縣城,解放區的軍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隻能重新拿起武器保衛抗戰勝利的果實。1945年11月,劉胡蘭參加縣黨組織舉辦的婦女訓練班,她學習了很多革命知識,階級覺悟進一步提高。此後,她擔任雲周西村婦救會秘書,與黨員一起發動群衆鬥地主、送公糧、做軍鞋,積極投身于動員青年參軍的工作之中,并且領導了當地的土改運動。劉胡蘭經受住了考驗與磨煉,于1946年6月被正式批準為中共候補黨員。1946年10月,國民黨軍進犯文水縣城。為保存革命力量,縣委決定大部分同志轉移上山,留下部分同志堅持鬥争。劉胡蘭和留下來的同志一起向各村黨組織傳達黨的指示,組織群衆掩埋糧食,并配合武工隊鎮壓了反動村長。年僅14歲的她,看上去未脫稚氣,卻表現出了一名共産黨員的優秀品質。
1947年1月12日,閻錫山的國民黨軍和地方武裝“複仇自衛隊”包圍了雲周西村,劉胡蘭被國民黨軍和地主武裝抓獲。敵人以給她田地為誘惑,想讓她投降叛變,劉胡蘭不屑一顧。勸降無果,敵人當着她的面用鍘刀鍘死了其他6名同志,劉胡蘭不懼威脅恐吓,從容就義。她的一生極其短暫隻走過了15個年華。在那個寒冷的冬日裡,一個小女孩隻身對抗着殘暴的敵人,卻絲毫不顯瘦弱,是革命必勝的信念和共産主義的信仰支撐着她,讓她身似驕陽,散發萬丈光芒。
英魂正氣傳千古,胡蘭精神耀後人。劉胡蘭壯烈犧牲的消息,最早是新華社呂梁分社記者李宏森采寫的。李宏森随軍所在部隊的旅首長得知劉胡蘭等被害的消息以後,當即派出70多名戰士為代表,趕到雲周西村追悼劉胡蘭烈士。戰士們看到劉胡蘭犧牲的地方還有斑斑血迹,沉痛地跪倒在地,每人抓起一塊滲透着烈士鮮血的泥土,用手絹或毛巾包起來,放進胸前的衣袋裡,高呼:“我們要帶着烈士的血迹,替劉胡蘭妹妹報仇,讨還血債!”1947年3月下旬,毛澤東帶領中共中央機關轉戰陝北途中,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縱隊司令員任弼時向他彙報了劉胡蘭英勇就義的事迹。毛澤東問:“她是黨員嗎?”任弼時說:“是個優秀的共産黨員,才15歲。”毛澤東深受感動,揮筆寫下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8個大字。同年8月1日,中共中央晉綏分局做出決定,追認劉胡蘭為中國共産黨正式黨員。1962年,鄧小平同志為她題詞:“劉胡蘭的高貴品質,她的精神面貌,永遠是中國青年和少年學習的榜樣。”1994年2月2日,江澤民同志在山西視察工作時也為劉胡蘭題詞:“發揚胡蘭精神,獻身四化大業。”劉胡蘭也成為唯一一位三代領導人均為其題詞的烈士英雄。
劉胡蘭在敵人鍘刀面前堅貞不屈,視死如歸,她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剛滿15歲那年,英勇就義,是永載史冊的英雄!劉胡蘭精神内涵:堅定信念、不屈不撓、敢于擔當、勇于奉獻,堅定信念--新時代胡蘭精神的基石,不屈不撓--新時代胡蘭精神的靈魂,敢于擔當--新時代胡蘭精神的本質,勇于奉獻--新時代胡蘭精神的精髓.
來源:團聚青春STIEI公衆号
編輯:餘依蕊
責編:張多
審核:唐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