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教研

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教學 > 學術教研 > 正文

賦能師生成長,助力教師教學 ——形成性評價與操作系統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培訓

日期:2024-01-04 17:55浏覽數:

為更好地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軟件工程系于2024年1月4日中午12:40在八教學樓501舉行了“形成性評價與操作系統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培訓會。

此次培訓由軟件工程系湯華老師主講,培訓對象為所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系在職教師(近三年入校且未獲得中級以上職稱),共23位老師。

首先,湯老師強調了形成性評價在學生期末總成績中的重要性。形成性評價作為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發現并解決問題。

接下來,湯老師就操作系統這門課程分别從“教學分析、教學實施、教學評價及教學反思”等四個方面對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進行了講解。她強調教學分析是開展教學工作的前提,包括操作系統的重難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及如何培養學生知行合一的能力等,需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需求對講課方式、内容進行合理的安排。

教學實施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核心部分。湯老師主要從課前導學和課中助學兩方面進行講解。課前導學采用學習通讨論的方式,檢測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并進行數據統計,為之後的課中助學提供一定的基礎。課中助學主要包括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案例作為切入點、将抽象的概念融入到具體情境,形象化呈現,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變換問題情境,結合畫、看、演繹環節,引導學生進一步拓展應用等三個内容。

教學評價是對整個教學情況進行評價。湯老師主要講了智能化考核手段、全過程考核以及多樣化考核。其中最重要的是多樣化考核,主要采取的方式有教師評價、學生組間評價、組内評價以及學生自評,從多個方面綜合評價,評價結果會更客觀,更接近實際。

最後是教學反思,從湯老師講解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清晰的看出形成“以學生為主體,集師生互動、小組協作、情境化教學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受到學生的喜愛。使學生學習更加個性化,提高了學習興趣;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了能力,能更主動關注科學原理。此外湯老師就教學改進提出搭建适用于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驗平台,對原理知識進行模拟實現,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形成性評價為操作系統教學注入新活力,尤其是形成性評價過程中分組學習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引領學生發揮自身特長,走向自主與創新的學習之路。此次培訓不僅讓教師進一步學習到更多的形成性評價方式和手段,也有助于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撰稿:周孟娜

責編:禹巍峰

審核:李平

上一條:“破解教學評價難題,走向規範教學與定性評價”專題報告教學活動 ——電商機械組開展教學工作專題培訓

下一條:融合信息技術的智慧教學 ——電子大類新教師培訓

【關閉】